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Apollo 从“白犀”吉尼斯纪录走来,引领行业进入“定制化时代”

机器
  • 厂商稿件
  • 2025-08-29 10:54

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Apollo 正式亮相。这款源自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白犀”机器人的迭代产品,不仅延续了前代的速度基因,更以模块化设计为核心突破,实现性能、场景适配与运维效率的全面革新,推动工业级四足机器人从“单一功能设备”向“灵活定制解决方案”跨越。

2025082909285550.001.jpg

吉尼斯纪录基因:为模块化进化奠定技术基石

“白犀”曾以 16.33 秒完成百米冲刺的成绩,打破韩国“猎狗 Hound”机器人 19.87 秒的纪录,创下“四足机器人最快 100 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中国四足机器人技术奠定核心竞争力。

2025082909285550.002.jpg

如今,Apollo 接过“进化接力棒”,以“专注行业应用,打造一流品质”为使命,聚焦工业场景“多样化需求与快速迭代”痛点,率先攻克模块化集成难题,成为国内首款实现“硬件模块化、功能可扩展、运维轻量化”的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进化内核:算法与硬件协同,筑牢模块化根基

如果说“白犀”的突破是“速度攻坚”,Apollo 的进化则聚焦“模块化兼容”,通过算法与硬件的双重升级,确保模块化扩展后性能不打折:

算法层面:研发团队独创基于特征超平面理论分析的强化学习算法,让 Apollo 具备快速、鲁棒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中动态优化运动策略;更首次提出“足式机器人熵稳定性、鲁棒性定量分析判据”,大幅降低仿真到真实场景的技术鸿沟,确保搭载不同模块化部件后,机器人仍能保持稳定响应。

硬件层面:搭载自研一体化关节电机(峰值力矩 > 360NM)与低功耗主控模块,且所有核心硬件均按模块化标准设计,可独立集成、单独更换,无需拆解整机。

核心突破:国内首款模块化设计,开启工业机器人“定制化时代”

Apollo 的模块化设计并非简单“部件拆分”,而是从底层架构重构工业机器人适配逻辑,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2025082909285550.003.jpg

运维轻量化:电池、电控、电机三大核心组件独立集成,每个模块均设计标准化接口与快速拆卸结构 —— 无需专业工具,单人即可在10秒内完成电池更换,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维修难、停机久”的痛点。

2025082909285550.004.jpg

功能可扩展:搭载 30mm 超平台支撑框架,框架预留标准化传感、执行器接口 —— 可根据行业需求灵活搭载热成像仪、激光雷达、机械臂等设备,无需重构机器人主体结构,实现“一台机器人适配多场景”。

迭代低成本:技术升级时,仅需更换对应模块化组件(如升级更高算力的主控模块、更长续航的电池模块),无需整机替换,大幅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推动工业机器人从“一次性采购”向“长期迭代升级”转型。

场景进化:模块化赋能,从实验室走向行业一线全场景

2025082909285550.005.jpg

继承“白犀”探索基因,Apollo 凭借模块化设计优势,可根据不同行业场景需求灵活搭载适配设备,成为首个真正“深入行业一线”的工业四足机器人:

在高危厂区巡检场景中,针对厂区路径规划与安全预警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搭载 360° 激光雷达与热成像仪,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动态避障及高温预警、仪表识别功能;在应急救援场景中,面对废墟、山地等复杂环境,可快速换装模块化机械臂与破障工具,配合自身卓越攀爬能力高效执行救援任务。

进化性能:工业级可靠性的全面升级

“白犀”以 16.33 秒百米成绩证明四足机器人“速度”的可能,而 Apollo 在此基础上实现性能全面跃升:

2025082909285550.006.jpg

负载能力:站立最大负载达 140kg,持续行走负载 > 40kg,更适配工业场景;

续航与能源:2.3kWh电池支持> 5.5h空载续航,充电<2h,可快速换电/自主充电;

环境适应:工作温度覆盖 - 20℃~55℃、防护等级IP67,可在极端温域与复杂环境作业。

权威体验见证:亲操体验获高度认可

2025082909285550.007.jpg

8月1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率团访问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考察期间重点参观了镜识科技的核心产品,并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亲手操作体验了 Apollo 机器人。体验结束后他感慨道:“感受很新,体会很深!操作很方便,机器人跟操作者之间配合的很快。”此次亲身体验与高度评价,成为 Apollo 技术实力与用户友好性的生动印证。

从“白犀”到 Apollo,每一次进化都是对技术极限的突破。未来,Apollo 将继续以模块化设计为核心,迭代更多适配不同工业场景的功能模块,推动工业机器人从“标准化产品”向“定制化解决方案”转型,在更多未知领域书写中国机器人技术的进化新篇章。

镜识科技公司简介

1. About

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注册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司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公司致力于深度融合AI与机器人本体,让机器人具有超越人类的运动和操纵能力,同时深入具体场景,围绕具身本体平台的设计制造、基于强化学习的全身运动控制、场景与AI能力结合,进而引领消费级和工业级机器人的技术革新。

2. 核心团队

公司源自于浙江大学团队,在机器人本征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以及在软硬件一体化方面有近十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同时核心团队拥有包括具身智能公司、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行业等头部企业的行业专家。目前,形成了包括企业家、杰青、科创百人、工程师在内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10余人。

来源:厂商稿件

作者:投稿

编辑:leilei

图片来源:

本文链接: https://www.aiust.com/article/20250829/1899.html

  • 机器人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AIUST.Com立场;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机构独立承担完全责任。转自网络文章图片,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阁下应知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采购、投资或行为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警慎!

相关文章

资讯

原创

荐读

  • 5G+AR加持 晨星机器人掀起“智能化+人机交互”制造新趋势 5G+AR加持 晨星机器人掀起“智能化+人机交互”制造新趋势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于11月22日在合肥落下帷幕。为期四天的大会中,作为向世界展示智能制造全面能力的窗口,联想展示了一系列让人惊喜的创新产品。现场展示的ThinkPad X1 Fold整体重量仅有1公斤,折叠起来之后的厚度大约为24毫米。当保持半开状态时,可以像拿本书一样握住,并且能同时运行两个应用程序。使用固定在中间的键盘之后,瞬间变...

  • 智能手机竞争中失败,日本在联网汽车领域举步维艰 智能手机竞争中失败,日本在联网汽车领域举步维艰

    据外媒报道,在制造带有数字联网服务的汽车的竞争中,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面临着被本土市场拖累的风险。与美国和欧洲的汽车消费者不同的是,日本消费者不愿意为这些联网功能和服务买单。结果就是:日本只有10%的汽车...

  • 2020年河南省将推广应用3万台工业机器人 2020年河南省将推广应用3万台工业机器人

    到2020年,推广应用3万台工业机器人,建设1000条智能生产线、300个智能车间、150个智能工厂……4月16日,在2018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上,河南省工信委发布了《2017年河南省智能制造白皮书》,河南智能制造的2020...

热门标签